2019年北京市交通工作會議2月14日召開
2019-02-20
來自:北京市汽車維修行業協會
2月14日,2019年全市交通工作會議召開。會議總結2018年交通工作,分析交通發展形勢,部署2019年全市交通工作。
2018年,我市交通行業以城市交通綜合治理為主線,圓滿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3%,上升0.9個百分點。年內開通高速4條,新增里程102公里。中心城區高峰時段平均交通指數為5.5,下降1.8%,交通擁堵加劇趨勢得到緩解。全市未發生較大及以上等級安全生產責任事故,交通運行平穩有序。
會議提出,堅持“以人為本、公交優先”理念,力爭2019年中心城區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4%。2019年,北京交通行業將堅持“以人為本、公交優先”的工作理念,堅持“優供、控需、強治”的工作思路,堅持“市區聯動、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綜合治理、共擔共治”的工作格局,堅持“精治、共治、法治”的工作方法,踐行交通強國戰略,努力建設“安全便捷、經濟高效、綠色智慧、開放融合”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以優異成績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力爭全市機動車保有量控制在620萬輛左右,軌道運營總里程達699.3公里,中心城區路網交通指數控制在5.6左右,中心城區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4%,城市交通運行總體安全平穩有序。
會議提出堅持首善標準,做好重大活動和重大戰略交通服務保障工作。2019年,高標準做好國慶交通服務保障工作。把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祝活動交通服務保障作為重中之重,建立指揮協調機制和專項保障組,按照活動總體安排和保障要求,精心組織、全面完成交通服務保障工作。
高質量做好主場外交活動和重要賽會交通保障。統籌服務好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確保各項交通保障工作和城市交通運行整體平穩有序。組織制定世園會交通服務保障整體方案,組建交通運行調度指揮體系和保障專班,做好世園會觀眾出行服務。啟動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交通組織研究,進一步明確交通保障需求和重點任務。
高水平做好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先行工作。加快京津冀路網互聯互通、加強城市副中心內外部交通聯系。建成延崇高速(北京段)、新機場高速、新機場北線高速(中段)等6個項目。開工建設G109新線高速及環球影城北樞紐、文旅區西區公交中心站等4個樞紐場站。加快推進廣渠路東延、京雄高速、東六環入地改造等項目。積極推進北運河(通州段)全線、通惠河和潮白河部分河段游船通航。 會議提出,堅持交通綜合治理,提升“五張網”服務能力。2019年,以人民為中心,關注出行體驗,構建交通綜合出行指數,制定實施交通綜合治理年度行動計劃,持續改善全市交通運行狀況,營造良好出行環境。
做強軌道交通網。加快推進軌道交通建設。開通試運營新機場線一期、7號線東延、八通線南延3條軌道交通線。持續推進3號線一期、8號線三期、12號線等其他14條(段)252.3公里在施軌道工程建設。協調推進7號線雙井站等8處未開通車站及出入口改造。提高軌道交通運能。實現13號線拆分工程開工,推進1號線與八通線貫通運營、6號線延時、10號線運力提升等項目。以鐵路樞紐、旅游景點周邊車站為重點,優化指引系統,增設車站周邊交通指引圖,推廣自助購票機應用,減少排隊購票時間。
做優地面公交網。持續推進公交服務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完成全市公交干線網優化方案。重點做好3條軌道交通新線接駁,優化調整80條公交線路,打造2條“準時、快捷、方便”的公交示范走廊。提高既有BRT車道和公交專用道使用效率。大力發展定制公交等多樣化公交,制定公交運營調度服務標準,出臺運營服務考核辦法。完成全市樞紐場站規劃編制,建成北苑北綜合交通樞紐,協調推進東夏園等5項市級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加快郝家府、東小營公交場站建設;推進16處規劃公交場站用地騰退移交。
做精慢行系統網。建成回龍觀至上地自行車專用路。市區兩級完成850公里自行車步行系統綜合治理,實現核心區主干道路慢行系統整治全覆蓋。開展人性化、精細化設計,打造2個慢行示范街區,完成朝陽門南天橋等20座天橋過街設施升級改造,創造適宜綠色出行、便利生活的交通環境。
做密道路設施網。完成長安街西延工程, 開工建設北清路、安立路等快速路;加快推進永引南路、化工路等城市主干路建設。城六區和通州區完成25條次支路建設任務,暢通微循環。
做實智慧交通網。編制《北京智慧交通行動計劃》,加快推進新技術與交通行業的深度融合,努力打造服務型智慧交通體系。建設地面公交手機二維碼支付系統,實現公交、地鐵二維碼“一碼通乘”;大力推廣一卡通手機電子卡使用,取消手機電子卡押金;對全網自動售票機進行改造,實現掃碼支付。在軌道交通新開通線路開展智能比對、快速識別的新型智能安檢試點。
會議提出,著眼“點、線、面”治理,提升交通精細化管理水平。2019年,著眼“點、線、面”治理,在提升交通精細化管理水平上下功夫。
突出“點”的治理。依據大數據分析及市民意見建議,梳理排查交通堵點,滾動更新治理任務。實施322處堵點治理,持續推進CBD、回天地區等10處一級堵點治理,完成20處二級堵點、292處三級堵點治理。持續開展火車站、機場周邊交通綜合治理,完成北京站、北京南站、北京西站29項年度綜合治理任務,研究制定豐臺火車站、星火站、清河火車站等新建火車站及大興國際機場陸側交通接駁保障方案。
突出“線”的治理。開展道路沿線交通設施的優化提升工程。進一步優化道路主要節點標志標識設置,強化信息銜接。繼續推進交通信號燈治理,制定發布《道路交通信號控制系統建設導則》,研究制定《道路綠波帶建設導則》,針對重要交通走廊推進建設10條信號燈綠波帶;持續開展五環內100處重點路口、立交橋區信號燈配時優化,提升區域交通總體運行水平。提高非現場執法能力建設,對389處重點路口的老舊違法監測設備進行升級改造,整合并增加非現場執法攝像頭;加快建設貨車違法抓拍系統,完善違法占路停車抓拍系統,不斷加大非現場處罰力度。
突出“面”的治理。加強路側停車治理,全面實施《北京市機動車停車條例》,緊抓規劃施劃、電子收費、嚴格執法三個關鍵環節,全面推動全市路側停車改革,使“停車入位、停車付費、違停受罰”的觀念深入人心。加強旅游客車治理,持續落實《北京市核心區旅游客車治理工作方案》。協調景區、景點及旅行社,源頭調控核心區游客總量,均衡出行時段,鼓勵綠色出行;建立聯合執法機制,嚴查非法經營。加強共享自行車治理,落實《北京市非機動車管理條例》,嚴格調控共享自行車總量,實施動態監測,規范運行秩序,做好風險防控,推進監管與服務平臺應用,推廣“電子圍欄”技術應用,落實企業運營考核評定制度。
同時,利用好北京交通廣播“治堵大家談”等互動平臺,聽取各方意見,凝聚各方智慧,激發各類自治組織和社會公眾參與交通治理的積極性,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我會侯金鳳副秘書長參加了會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