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汽車排放檢驗與維護實現閉環管理
2020-11-02
來自:呼和浩特新聞網
近日,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我市在全區首先實現汽車排放檢驗與維護閉環管理,檢車站、汽修店與市生態環境保護局等部門并網,信息共享。尾氣檢測不合格的車通不過檢車線,只有去汽車維修店修好并出具報告,再次上線檢測通過才能上路。那么,這一措施對根治汽車污染問題將起到怎樣的作用呢?10月27日,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采訪。
之前檢測不合格的車輛大都未進行治理
車主丁先生的車開了十多年,因為擔心尾氣排放不合格,他每次去檢車站檢車都會找人辦理。“之前都是找人花點錢走一下過場檢車就通過了,其實自己心里很清楚尾氣排放是不合格的。”丁先生對記者說。
實際上,有很多車主因為擔心尾氣檢測不合格會找人辦理檢車業務,很少有人因為尾氣檢測不合格去汽修廠維修,這樣也導致了機動車尾氣對環境的污染日益加重。
“有些尾氣檢測不合格的車輛即便到汽修廠修理也很難找到問題所在,還容易花冤枉錢。”內蒙古鑫運機動車檢測站站長馬福亮說,“過去因為沒有數據共享,修理廠看不到檢測值也就不知道該修哪些地方,因此經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I站)檢測不合格的車輛多數未進行有效治理,存在只檢不修或維修車輛復檢難等問題,致使汽車尾氣成為大氣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且污染物占比持續大幅提升。”
我市率先完成汽車排放檢驗與維護閉環管理
為了徹底解決機動車尾氣排放不合格對大氣的污染問題,今年6月19日,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印發《關于建立實施汽車排放檢驗與維護制度的通知》,安排部署全面建立實施汽車排放檢驗與維護制度。與此同時,我市交通運輸及生態環境部門聯合及單獨印發了《機動車排放檢測與強制維護制度實施方案》《呼和浩特市道路運輸管理局關于規范汽車排放性能維護維修站作業服務流程的通知》等一系列落地實施文件,在全區率先構建起了聯防聯控機制,全面完善汽車排放檢驗與維護閉環管理。
市運管局局長武成義說:“汽車排放檢驗信息系統和汽車維修電子健康檔案系統的數據對接工作已經按照國家新公布的規范完成更新調試,具備了治理作業流程閉環和數據信息閉環的基礎。目前已有5批51家符合資質的汽車維修企業積極申報M站(汽車排放維護治理站)并向社會公示,設立治理維護工位112個,覆蓋小型汽車、大中型貨車、大中型客車等各種車型,日車輛排放治理能力已達500輛以上。”
隨后,記者在內蒙古鑫運機動車檢測站的檢車區域看到,許多小型汽車和貨車在等待上線檢測。站長馬福亮說,現在車主檢車要先到檢測站上線檢測尾氣排放是否合格,如果不合格,檢測站會鎖定問題車輛,出具檢測報告單,車主需要拿著檢測報告單到具有資質的維修店治理尾氣。治理完機動車尾氣故障,維修店要上傳修車報告,車主需再次到檢測站進行尾氣復核檢測,合格后才能進行車輛安全等項目的檢測,最終拿到安檢合格標志上路行駛。“通過檢測站的檢測能夠準確找到尾氣不合格的問題所在,然后到有資質的維修店進行精確維修,這樣就達到了檢測的目的,也能使排放不合格的車輛得到有效治理,從而有效減少汽車尾氣對大氣的污染。”馬福亮說。
共治車輛尾氣 守護首府藍天
“目前我市已經開始全面實行汽車尾氣治理的閉環管理,今后尾氣排放不合格的機動車很難上路行駛了。運管、交管和市場監管等多部門還將聯合執法,推行生態環境部門檢測取證,公安、交管部門實施處罰,交通運輸部門監督維修,市場監管部門監督檢測的聯合監管執法模式。”市運管局局長武成義說,“各M站要貫徹實施有關國家法律法規、技術標準規范等,對超標排放車輛進行科學診斷和合理維護修理;規范M站維護修理的經營行為;依法依規、從嚴從重查處通過強制、虛假信息、誘導欺騙等方式向車主搭售排放維護修理項目或者搭售配電裝置等違法違規行為。”
武成義表示,不僅是我市,全區也將全面建立實施汽車尾氣治理制度,完善信息化管理平臺,明確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和機動車排放污染維修治理站的職責及作業服務流程,確保尾氣排放不合格車輛必須進站維修,并加強事后監督,嚴格相關技術規范,提升檢測維修能力,切實解決汽車尾氣對大氣環境的污染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