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深入推進I/M閉環管理制度
2021-02-19
來自:浙江在線
“現在規定雖然嚴了,但還是很方便,只要點點手機就能很快地找到既有資質、又近又好的汽車排放治理維修站。”近日,得知愛車年檢尾氣排放不合格的浙江省寧波市的劉先生,淡定地拿出手機,點開微信小程序,搜了搜附近的汽車排放治理維修站(M站)。在看了周邊M站相關資質和其他車主的點評,劉先生通過在線預約,將愛車送去了一家高評分的M站維修。經維修的車輛之后也順利通過了檢測站(I站)復檢。
必須到有資質的汽車排放檢測站和維修站檢測維修,一部手機“搞定”汽車尾氣排放檢測維修,劉先生愛車尾氣檢測、維修、再復檢的過程可謂當前寧波開展機動車排放檢驗與維護I/M制度試點工作的縮影。不久前,寧波全面推行汽車排放“檢驗—維修—復檢”閉環管理,對所有檢測超標車輛進行鎖定,要求此類車輛必須前往有資質的M站維修,無M站維修記錄不得復檢。
截至目前,寧波M站數量擴增至495家,萬余輛超標車通過M站維修治理并復檢合格,月均維修車輛數和M站數量位居浙江首位。同時,I/M制度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全市未發生大規模信訪投訴,社會輿情平穩,真正實現了讓剛性措施柔性落地。
擴面提質,健全排放治理網絡
“以前汽車尾氣檢測不合格,車主可以找任何一個汽車維修點進行維修,甚至自己維修。花了錢但維修不到位,花少錢應付檢測等機動車尾氣檢測維修領域的亂象叢生。”寧波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說,不僅機動車尾氣污染治理成效大打折扣,而且車主、維修機構、檢測機構三者之間的矛盾糾紛也時有發生。
為進一步規范機動車尾氣檢測維修,讓機動車尾氣污染治理落實落到位,尾氣檢測維修市場有序健康發展,寧波市生態環境局和交通運輸局聯合制定印發了《關于建立寧波市機動車排放檢測與維護(I/M)制度實施方案的通知》,明確凡經機動車排放檢測機構(I站)或道路監督執法檢驗排放超標的機動車,需要到具備資質的維護站(M站)進行維修治理,經M站治理維修合格并上傳車輛維修信息后,I站憑借維修記錄方可對車輛進行復檢,合格的車輛才能出具排放檢驗合格報告。
機動車排放檢測與維護(I/M)制度試行初期,寧波尾氣檢測維修領域的一些問題、短板也逐漸暴露了出來。
“經過調研,主要存在M站數量規模不足、區域分布不合理、品牌車型不齊全、維修能力和服務水平不高等問題。”寧波市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這些瓶頸問題,寧波圍繞M站“擴面、提質、便民”的總目標,因地制宜,實施了一系列針對性措施。
“M站數量規模不足,可能會讓車主多跑路、排長隊,也可能產生市場壟斷問題,所以這是首要要解決的問題。”寧波市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針對該問題,寧波通過開展政策宣傳、行業協會引導、首批站點示范等方式,發動二類及以上維修企業申報成為M站,并及時將尚未納入M站管理、尚依賴紙質維修清單的維修企業名單報送至交通部門,由交通部門聯系并擇優吸納進入M站。
數量規模上來了,其次就是要解決區域分布不合理、品牌車型不齊全的問題。對此,寧波統籌考量全市M站的布局分布,尤其針對北侖、鎮海、江北等地重型貨車維修需求,動員當地符合條件的大型車輛維修企業納入M站,確保涉港物流行業穩定,切實做到了各區縣市、各品牌車型全覆蓋。
擴面是基礎,提質更關鍵。“在不斷推進全市M站建設申請的同時,我們還安排了專人加強申請企業資質審查把關,嚴格檢測及維修數據審核,做好異常數據判斷處理,并開展I/M制度閉環績效評估,實現了機動車檢測維修量質并舉、速效同增。”寧波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說。
著眼便民,打造一站式服務平臺
“以前車輛年檢一檢就是大半天,一想到要去年檢了就焦慮。”說起以前,剛完成愛車檢測的毛先生倒起了苦水,“有些地方車輛安全檢測和尾氣檢測是分開的,到哪哪都排隊,更擔心的是如果檢測通不過,不知道要到哪里維修,萬一找到不靠譜的維修站,檢測維修來來回回跑多趟不說,花了錢卻沒有修好,真是費錢費時又傷神。”
車輛檢測繁瑣要排隊,車輛維修沒保障,毛先生遇到的問題,成了當時寧波有車家庭最為頭疼的問題之一。為了一解百姓頭疼事,寧波在機動車檢測維修機構的擴面提質的基礎上,用數字賦能車輛檢測,開發上線了I/M綜合服務平臺,并與交通部汽車維修電子健康檔案系統互聯互通、雙軌并行,與生態環境部門監管平臺實時數據交互,實現了同市車檢“一件事”改革流程無縫對接,為廣大車主及維修企業帶來了便利。
“該平臺上線后,車輛尾氣排放檢測超標的車主只要登錄平臺的微信小程序,就能在電子地圖上快速獲取附近M站的地址定位,查詢到M站的備案情況、車主評價、收費標準、質量信譽、通過率等信息,便于車主擇優選擇信譽度高的M站就近預約修車。維修結束后,車主還可對維修企業進行點評,供其他車主參考。” 寧波市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方便的不只有車主,還有車輛維修企業。維修企業工人可以直接在手機上上傳車輛維修結算清單、維護工位照片等維修記錄,不用寫記錄單、錄入電腦,既節省了人工,又節約了時間成本。
“如今像我這樣一次檢測尾氣超標,維修后再檢測,也就不到半天時間,真是方便。”從過去說回現在,毛先生給寧波I/M制度便民舉措點起了贊。
除了借助信息化手段之外,寧波還從體制機制創新和檢測維修能力水平提升等方面,讓機動車檢測維修變得更便捷更高效。
在體制機制創新方面,寧波從實際出發推行尾氣輕微超標車輛“容缺處置”機制,對于因預熱不足、排氣系統有異物等原因,導致尾氣輕微超標的私家車輛等,不強制要求M站維修治理,可自主調整后參加復檢,既方便了車主又節約了資源。
在檢測維修能力水平提升方面,寧波積極組織召開機動車檢測維修專題培訓會、技術交流會20余場次,培訓I站、M站管理人員、技術人員1500多人次,進一步提升了I站、M站檢測維修能力和服務水平,更好地為車主提供服務。
嚴格監管,遏制弄虛作假行為
“這輛車好像有點問題,15分鐘前尾氣檢測還是不合格的,15分鐘后再檢測就合格了。怎么可能這么快!”去年4月,寧波市生態環境局慈溪分局執法人員在對慈溪市某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的排放檢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時發現,一輛柴油貨車在短短15分鐘內尾氣檢測結果由“不合格”變成了“合格”。
帶著巨大的疑問和懷疑,執法人員立即對該車輛檢測過程進行了倒查。通過對監控視頻的仔細翻看和檢測記錄的反復比對,執法人員終于找出了真相。原來,該車輛在一次尾氣檢測結果超標存疑后,二次檢測時采樣管中途脫落,導致未能滿足“采樣管要插入排氣管400mm深度”的規范要求,從而使得部分空氣混入排氣管,致使排氣管中煙度值發生明顯下降。
對于該情況,現場檢測人員未規范操作,審核人員也未嚴格審核,遂該車輛前后僅僅15分鐘尾氣檢測結果卻“天壤之別”。
對此,寧波市生態環境局慈溪分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對該機動車檢驗機構作出了罰款十萬元的行政處罰,并進行了相應的記分處理,若一定時間內記分分數達到限值還要予以約談、停站等處理。
“這起案件的查處充分展現了寧波杜絕檢測與維修企業弄虛作假行為、保障車主合法權益的力度和手段。而I/M制度實施成敗的關鍵就在于能否杜絕檢測與維修企業弄虛作假行為,能否保障車主的合法權益。” 寧波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坦言。
自I/M制度實施以來,寧波上下聯動,部門協同,多措并舉,嚴格監管機動車檢測維修,全面遏制機動車檢測維修中的弄虛作假行為。
寧波市生態環境部門以信息化平臺為依托,以記分制管理為抓手,采取現場檢查、視頻抽查、數據倒查等方式對機動車檢驗機構實施全覆蓋檢查,2020年度累計開展現場檢查153家次,核查檢測數據視頻超20萬輛次,對9家檢驗機構違規行為進行記分處理,對1家檢測機構弄虛作假行為作出行政處罰。
寧波市交通部門則通過監管平臺對M站實施動態監管,對未按要求上傳維修結算清單,虛假上傳、異地上傳維修記錄、復檢通過率較低的M站進行通報,先后對28家違規M站暫停車輛排放維修資質,暫停平臺數據接入,并按照有關規定作出了進一步調查與整改。
此外,寧波生態環境、交通、公安部門還聯合開展了數次執法行動,先后查處了多起“黃牛”私刻M站公章,偽造假冒維修單據案件,嚴厲打擊了機動車排放檢驗與維修過程中弄虛作假的違法行為。
“在嚴格監管的保駕護航下,I/M閉環制度有序推進,致使寧波機動車排放初檢和復檢合格率分別同比提高了4.9%和11.2%。” 寧波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機動車排放檢測合格率的提升,表明寧波車主的車輛維護維修意識進一步提升、車輛超標上路情況進一步減少。下一步,寧波將深入推進I/M閉環制度,嚴厲打擊機動車檢測維修違法行為,不斷強化機動車排放污染治理,持續改善大氣環境空氣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