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把事前事中事后“三道關” 山東棲霞扎實推動交通運輸領域信用體系建設
2024-09-25
來自:中國發展網
為深化交通信用體系建設,山東省棲霞市聚焦交通審批、監管、應用三個領域,嚴把事前、事中、事后“三道關”,扎實推動交通運輸領域信用體系建設,營造了誠實守信的良好行業風氣。
“事前”提質效,信用審批優化營商環境
加強數據歸集。依托公共信用信息數據清單,梳理修訂交通運輸行業信息事項,按照統一標準和技術規范上傳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嚴格做好雙公示信用數據記錄、整理,通過綜合信用服務平臺、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社會公示,累計歸集信用信息12條,公示行政處罰事項101條,其中個人行政處罰73條,企業行政處罰28條。通過信用信息的歸集公示,實現各部門信用數據互聯互通,為信用評價、信用監管、信用獎懲等應用工作奠定基礎。
強化信用宣傳。積極開展“誠信興商宣傳月”“信用交通宣傳月”等宣傳活動,定期組織交通志愿者上街入企,大力傳播交通運輸誠信文化,宣傳誠信理念、弘揚誠信典型,講好信用交通故事。年內累計走訪企業100余家,發放 信用交通宣傳材料2000余份,行業守信重信意識持續增強。
推行承諾審批。建立健全信用承諾制度,推動行業企業簽訂自律信用承諾書76份,自主承諾加強行業自律,誠信守法經營。大力推行“信用承諾”審批模式,對于信用良好的企業或個人,通過簽訂信用承諾書,可以享受“貼心幫辦、全程代辦”、延時服務、上門服務等便利化服務措施,特別是針對主要材料齊全但次要材料欠缺的,推行容缺辦理,節省企業大量時間成本,幫助企業項目快速落地開工。年內辦理信用承諾、容缺受理事項59件,信用真正成為減證便民服務的“加速器”。
“事中”嚴治理,信用監管守護行業秩序
用好信用評價。抓好交通運輸行業安全生產信用評價工作,先后組織“兩客一危”企業開展集中現場培訓教學活動12次,逐企簽訂《交通運輸安全生產信用體系建設及懲戒措施告知書》,并幫助企業完成系統注冊、信息填報、資料上傳等工作。目前棲霞市已有9家交通運輸企業完成評價工作,其中安全生產信用等級A類企業2家、B類6家、C類1家。扎實開展出租車質量信譽考核,重點圍繞車容車貌、車輛安全性能、駕駛員營運資質、服務水平等方面進行實地勘驗,2023年,共計299輛出租車一次性通過質量信譽考核,初評合格率在95%以上,企業和駕駛員服務意識和服務質量實現“雙提升”。
嚴懲失信行為。及時核查企業承諾事項,公示不實承諾企業1家,使信用承諾管理制度在公開透明的環境中運行,讓失信企業接受社會監督,倒逼經營主體自覺踐諾履約。以聯合懲戒措施清單為基礎,以“信用聯合獎懲”系統為工具,在政務服務審批和日常監管等領域應用聯合獎懲措施,將失信企業列入重點監管對象庫,提高檢查比例和頻次,依法落實“列異列嚴”和行政處罰措施,情節嚴重的,依法吊銷許可證照,形成信用監管和執法檢查“雙閉環”。
推行差異監管。將日常監管與信用等級相結合,對信用較好、風險較低的市場主體,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頻次,減少對正常生產經營的影響;對信用風險一般的市場主體,按常規比例和頻次抽查;對違法失信、風險較高的市場主體,適當提高抽查比例和頻次,依法依規實行嚴管和懲戒。今年以來,已配合人社、文旅等部門開展“雙隨機、一公開”聯合抽查4次,累計對全市200余家次企業實行了差異化分類檢查,有效實現了精準高效監管。
“事后”不放松,信用修復助力企業發展
落實“三書同達”。執法人員在向企業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的同時,送達《信用修復提醒函》和《信用修復指南》,主動告知該行政處罰信息即將被公示的網站、失信行為類型、最短公示期、修復流程、信用修復政策等內容。同時建立《信用修復信息臺賬》,按照修復期時間節點,主動提醒失信當事人進行信用修復。
建立“修復驛站”。依托政務服務中心交通運輸服務窗口設立“信用修復驛站”,對滿足信用修復條件的失信主體引導其完成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移出經營異常名錄、退出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等失信修復行為。對尚未完成信用修復的企業分類造冊,通過電話提醒、發送短信等方式,引導企業盡快開展信用修復工作,年內指導幫助1家企業進行了信用修復,切實保障了企業正常經營運轉。
做到常態追蹤。切實做好信用修復后半篇“文章”,對信用修復、隱患整改完畢的企業進行事后回訪,通過線下座談、線上指導等方式,幫助違法企業做到知法、守法,誠信經營。2023年以來,累計回訪信用修復、行政處罰企業131家次,做到“當下改”與“長久立”有機結合,解決問題和建章立制相互促進,推動信用交通建設再上新臺階。(棲霞市交通運輸局謝岳禮、棲霞市發展和改革局崔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