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質生產力激活國際門戶樞紐新優勢——南寧市綜合交通運輸“十五五”規劃的思考
2025-10-21
來自:中國交通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這一重要論述是新時代交通運輸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遵循。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核心節點城市和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陣地,南寧市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將培育新質生產力作為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抓手,系統謀劃“十四五”收官與“十五五”布局,著力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提供南寧方案。
堅持創新驅動,構建智慧交通生態圈。聚焦智慧物流、新能源載運工具、智慧口岸等領域,南寧市著力構建“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生態體系。依托南寧國際鐵路港二期工程建設,著力打造基于數字孿生技術的智慧物流中樞系統,深度融合北斗導航、物聯網、5G通信、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貨物全生命周期智能調度與跨境運輸可視化監管。同時,正在編制的《南寧市智慧交通發展專項規劃(2026—2030)》提出,將開展氫燃料電池公交車、自動駕駛環衛車等示范應用,力爭在新能源載運工具領域取得關鍵技術突破,培育交通運輸發展新動能。
發揮數據效能,構建區域數據樞紐。針對傳統交通管理存在的“信息孤島”問題,南寧市正加快推進中國—東盟交通運輸大數據中心建設。該中心將打破部門壁壘,建立跨區域、跨層級、跨運輸方式的數據共享機制,重點推進跨境物流信息互聯、多式聯運數據互通等工程。
在便民服務領域,迭代升級的“愛南寧”App已整合全市超200條公交線路、5條地鐵線路實時位置數據,接入約5萬輛共享單車停放點位信息,目前月活躍用戶已突破百萬大關,有效提升市民綠色出行便捷性。計劃到2030年,實現公共交通出行信息服務覆蓋率突破98%,打造區域性數字交通標桿。
加大技術供給,強化基建數字化轉型。按照“適度超前、示范引領”原則,南寧市正系統推進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在建高速公路工程同步實施智慧公路示范段建設,部署毫米波雷達、北斗高精度定位基站等感知設備,規劃布局車路協同示范系統。根據“十五五”規劃初步設想,依托南寧作為中國—東盟開放合作樞紐的區位優勢,聚焦跨境物流效率痛點,聯合越南諒山省共同謀劃“中越跨境智慧物流通道”。該工程以南寧國際鐵路港、憑祥友誼關口岸為戰略支點,延伸至越南河內安員物流中心,打造國內首個跨境自動駕駛貨運示范項目,構建高效便捷的國際物流大通道。
深化產教融合,構筑人才集聚高地。針對智慧交通發展的人才需求,南寧市深入實施“交通工匠培育工程”,推動廣西大學、南寧學院等高校增設智能交通工程、數據科學等新興專業。依托中國—東盟博覽會平臺優勢,研究設立中國—東盟交通創新研究院,重點開展跨境物流、智慧口岸等領域聯合技術攻關。建立健全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培養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復合型人才隊伍,為新階段交通運輸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健全制度體系,爭創改革創新先行區。在體制機制創新方面,南寧市正探索建立智慧交通“監管沙盒”,在自動駕駛測試區、智慧口岸等場景開展包容審慎監管試點。積極參與中國—東盟交通標準對接,扎實推進《跨境物流信息交換規范》等地方標準編制,為區域交通一體化提供制度保障。根據“十五五”規劃初步設想,未來將爭取設立中國—東盟智慧交通創新中心,打造面向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成員國的交通科技創新策源地,形成可復制推廣的改革創新經驗。
展望未來,南寧市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新質生產力驅動交通運輸現代化體系建設,努力打造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高質量運輸服務樣板,不僅助力本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還將在中國—東盟互聯互通的大格局中發揮重要節點作用,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作者系南寧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