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專家深入研討交通安全改善
2018-05-14
來自:中國交通新聞網
本網訊 5月11日至13日,第六屆國際交通安全學術研討會暨第七屆中德道路交通安全研討會在同濟大學召開。本屆研討會以“交通系統快速變革中的交通安全研究與應用”為主題,圍繞交通安全改善的政策、方法與技術,對道路交通安全改善對策,公共衛生與交通安全改善策略,交通行為、心理與安全,事故數據采集與分析,自動駕駛與道路安全設計,道路設計安全評估等話題進行了討論。
當前全球每年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數多達125萬,交通事故傷害已位列第八大致死原因,開展交通安全改善的需求十分迫切。
同濟大學黨委副書記馮身洪在會上表示,近10年來,同濟大學對交通安全學科投入非常大,建成了國際一流的駕駛模擬器,開展了國內首個自然駕駛實驗。在國際化合作方面,2015年成立了交通安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2016年,獲批由國家外國專家局、教育部共同建成交通安全學科創新引智基地,通過與國際頂尖學者開展合作,聚焦交通安全改善,提升我國交通安全現狀。
國家外國專家局科教文衛司副司長王嵩出席會議并致辭,希望同濟大學以國際研討會為契機,繼續加大力度引進和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推進中外專家團隊長期穩定務實合作,面向國際科學前沿開展高水平原創性、應用型研究,把“交通安全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建成集學科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為一體的高水平國際化平臺。
近年來,多個國家、地區提出將“零死亡愿景”作為交通安全改善的目標,并落實了系列措施。瑞典交通運輸局交通安全專家李安道(Anders Lie)認為,“零死亡愿景”的實現需要利益相關者共同努力。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安全中心副研究員鄔洪波介紹了中國道路安全改善的現狀和對策,他表示,科技研究成果成為交通安全的重要支撐。美國、英國、新加坡、德國等國家的交通安全專家分別分享了其在基礎理論、分析方法和工程應用等方面的先進經驗。
本屆研討會由同濟大學、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上海市交通工程學會、德國宇航中心、重慶交通大學共同組織舉辦。
?